年产塑料管材30万吨、塑胶30万吨、聚乙烯薄膜16万吨、科教用品20万吨、可降解材料15万吨、食品包装袋10亿条,全生物降解地膜产能位居全省前三……周口市淮阳区凭借强大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与硬核产品,跻身“中国塑料制品之城”,一个两百亿级产业正如旭日般“冉冉升起”,为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早在二三十年前,淮阳塑料制品行业就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原周口地区塑料厂、原淮阳县粮食局编织袋厂等一批国营企业红红火火。在市场的淘洗之下,老企业荣光淡去,一批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接过淮阳塑料制品行业的大旗。如今的淮阳塑料制品企业可用“双峰竞雄、群山争艳”形容。“双峰”之一的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来一家大型塑料企业破产重组而成,另一“峰”银丰塑料有限公司是在原周口地区塑料厂改制基础上重组发展起来的,两家龙头企业均以管道和地膜为主导产品,在其带动下,淮阳区塑料制品行业成为主导和优势产业,催生了一批中小型企业,吸引来一批知名上下游企业,它们共同搏击市场,劈波斩浪,同生共荣,建立起良好的产业生态。
目前,淮阳区重点发展的工程管道、食品包装、农用薄膜、文体塑料、医用瓶袋、医疗器械、汽车塑料等塑料制品产销规模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国居于领先位次,打造了区域地标性品牌。淮阳区现拥有塑料制品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关联产业年产值达303.2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29%以上。淮阳区先后被授予“中国塑料制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等称号。
为进一步扶优培强,打造两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淮阳区于2022年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塑料制品产业园,着力引进工程塑料项目及塑料制品生产加工的塑料机械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产业链完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工艺先进、低碳环保的产业集群。其中,一期占地180亩,投资10余亿元,项目集中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职工餐厅等。该项目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使塑料制品“家族”发展越来越壮大。利星塑业等10家塑料制品公司纷至沓来,生产线已安装好,正开足马力赶订单。
创新是推动淮阳塑料制品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围绕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淮阳区全力支持企业组织产学研创活动,鼓励企业与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化工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河南联塑与郑州大学联合组建了“研究生培养基地”,银丰塑料、河南联塑被认定为“博士后实践基地”。淮阳区依托省级科技孵化器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集中开展创新研发和创新服务,重点打造的创新创业中心正在加速建设。淮阳区还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发全生物降解材料及探索场景化应用;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牵手”,以PBAT、PLA等全生物降解材料为原料,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周期不可控、不同地域典型农作物用可降解地膜适应性等难题,以及普通的全生物降解材料阻隔性差、强度低、穿刺性差等问题。银丰塑料也和高校、企业联手,成功攻克全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周期可控性生产技术,让降解材料在1年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一“黑科技”的应用,开拓了海外“大市场”,使得生产的降解地膜、餐盒吸管、快递包装袋等产品在日本、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青睐。
“可降解材料是绿色发展的需要,前景无限、市场广阔,我们出台了《周口市淮阳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辟行业新赛道,用‘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让可降解新材料企业加快集聚发展。”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说,2022年,淮阳区在规划建设塑料制品产业园的同时,谋划启动了占地355亩可降解材料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据悉,可降解材料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200亩、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年产可降解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袋等系列新产品10万吨,对淮阳区进一步延伸塑料制品产业链、提高塑料制品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备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为淮阳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上一篇: “塑”造美好生活
下一篇: QAl11-6-6铜合金因其杰出的耐腐蚀和抗老化功能和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