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产值近900亿元 苏州工业园区唱响生态保护与经济稳步的增长“双重奏”

  在苏州工业园区ESG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司能够免费对自身ESG竞争力进行在线“诊断”。以“标准诊断”为例,企业根据平台上细分出的39个行业、200多道细项问题,能够迅速评估企业的ESG治理水平。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从1994年建设之初起,有“最强经开区”之称的苏州工业园区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环保成为产业向新、经济向上的底座。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GDP达4002.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产值近90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逐步推动苏州工业园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苏州市提升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城市魅力及投资潜力,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促进会日前举办“新绿色 新未来——绿色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会”,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唱响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双重奏”。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资协会绿色低碳分会副会长吕建中认为,绿色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一项将短期投入、短期效益、风险机遇、长期价值等多重要素进行整合考量的艰巨任务。ESG提供了结构化、可量化、可视化以及可比较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能力。

  2001年,全球知名液晶显示器(TFT-LCD)设计、研发及制造公司友达光电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经验。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友达数位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友达数位深耕智造技术,聚焦ESG和元宇宙两大系列解决方案,将制造中的人、机、料、法、环和AI全面结合,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客户永续经营的最佳伙伴。

  据介绍,迄今为止,友达数位已为10余个国家的1000多家制造业公司可以提供智改数转服务,覆盖电子、医疗、汽车等34个行业。

  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以绿色发展理念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园区已建成全国首个“一对多”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项目,打造一批“近零碳”产业园,创建各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超160家,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产值近900亿元,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约为全国中等水准的1/3,成为能耗低、生态优、环境美的绿色发展“园区样本”。

  202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对外发布,明确到2025年,全区ESG产业规模将超650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50%;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领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世界一流的ESG应用人才,成功探索一批ESG应用实践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同年6月,由新建元控股集团开发运营的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开园,这也是当地因地制宜、前瞻性谋划布局ES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载体。该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数谷”新建元数智湾,通过引进ESG研究、评级认证及绿色金融等7个领域的企业,汇聚一群ESG专业化领域的顶尖人才。

  据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近70个项目进驻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签约率高达90%。在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内,企业不仅能找到碳核算服务商,还能对接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参与行业沙龙、获取国际标准动态。

  御能永续科技苏州公司(以下简称“御能永续科技”)成立于2024年7月,2025年2月便正式入驻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成为该创业园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

  御能永续科技总经理杨明翰表示,公司专注于为公司可以提供ESG全链条解决方案,涵盖碳中和路径设计、绿色金融工具开发及可持续发展培训,服务网络已覆盖长三角地区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苏州ESG产业生态的重要推动者。

  “作为国际化ESG综合服务提供商,我们依托AIoT物联网技术,整合能源管理平台、FMCS管理平台及碳管理平台,构建多维度技术和服务体系,助力客户实现能源成本节约和碳排放减少。”杨明翰阐释道。

  上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进一步表示,ESG产业已成为全世界抢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园区超前谋划、主动推进,着力构建ESG产业体系,集聚ESG相关企业超400家,加速集聚ESG专项发展基金和各类专业人才,为ESG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了解,2025年4月10日,苏州工业园城市发展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园区ESG评价标准《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正式对外发布,设置了39个基础指标和14个特色指标。

  在上述指标体系设计中,一方面与GRI、ISSB、TCFD等国际标准紧密接轨,另一方面纳入了制度与机制创新、法治建设与安全、国家战略支持情况等相关指标,充足表现了我国的国情特色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表示,构建ESG评价标准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关键。在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走在了全国前列,正发挥着先行、引领、示范的作用,并为别的地方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正因如此,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入选首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研究员张晓昕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推动了全域ESG实践,积极探索ESG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集聚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人才,形成领跑优势。

  张晓昕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是现代化企业高度聚集区,跨国、上市、国资、非公有制企业等资源丰富;是推动带领企业(产业)实施ESG,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名片,实践经验表明我国ESG经验模式可输出、可复制。

  除了探索本土化ESG评价标准外,苏州工业园区也率先意识到培养ESG专业人才的重要性。2024年11月,全国首次ESG评价师培训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共有62位学员参与,首张ESG评价师的初级证书也诞生于此。

  在吕建中看来,专业人才缺乏,正成为当前深入推动可持续商业实践的障碍。为此,吕建中倡议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联手推定人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规范的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曾经参加了国家ESG新职业申报的论证工作,在此次论证工作中,曾评估和预测在未来5—10年内将会出现200万—300万人的ESG专业人才缺口。

  刘轶芳和记者说,在《企业社会、环境与治理(ESG)评价师评价规范》发布之后,要为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开展相应的能力考核与评价工作,也需要参加指定的培训完成相应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学习,这就必须要有配套的教材。

  在这种背景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评价通论:概念、框架与应用》应运而生。这是国内首部关于企业ESG评价师的指定教程材料,拟于2025年6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ESG专业人才在未来还有巨大的缺口,因此就更加要求我们有明确的目的性、专业性、系统性、及时性的培训系列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刘轶芳表示。

  近年来,ESG产业已成为全世界抢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面向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在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进程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实践。


上一篇: 今日要闻_液晶电视频道_数字家庭_天极网

下一篇: 友达光电获得显现面板集合性缺点的检测的新方法及检测设备专利